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不提供人脸识别信息无法消费,博士将动物园诉至法院

烟语法 烟语法萌 2020-02-22


掌握了客户信息就掌握了未来。拥抱大数据时代,众多的商家们纷纷不甘落后,“此路是我开”,千篇一律的要求消费者消费之前交出自己的个人信息,拿个快递都要登记一下身份证.......随之未来的是,自己的身份信息可以被陌生人分毫不差的一一道出,这一趋势正在蔓延到人脸识别领域。


去银行办理银行卡,会被告知需要首先要体统人脸识别信息,办理通信业务缴纳手机话费、给孩子进行疫苗注射、通过车站门禁甚至登录某些网站,都被告知需要首先进行人脸识别......


某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生物识别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含人脸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围绕人脸识别,已经形成了基础层(芯片、算法、数据)、技术层(视频人脸识别、图片人脸识别、数据库对比检验)、应用层(硬件、应用和应用方案)的完整产业链结构。


另一方面,不断有专家提示,在享受人脸高效识别验证身份的同时,公民的个人隐私也处于了高度危险境地,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脸特征被识别之后会被用于何处。微软主席布拉德·史密斯曾在去年的一场科技研讨会上发出警告: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监管,脸部识别技术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让人们毫无隐私可言。”有媒体呼吁,一旦人脸数据与其他隐私数据打通,我们最终会进入“裸奔时代”。

其中涉及的一个法律问题就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本是平等的民事服务合同关系,商家是否有权以提供服务的名义要求消费者提供人脸识别信息?消费者的人脸识别特征是否属于个人隐私,需要法律层面进行强制性保护?不提供个人人脸识别信息商家就不提供服务,是否属于违反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霸王条款”?


2019年4月27日,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博士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支付了年卡卡费1360元。该年卡办理时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自2019年4月27日至2020年4月26日)通过同时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可在该年度不限次数畅游。


然而,2019年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园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郭兵,“园区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郭兵认为,园区升级后的年卡系统进行人脸识别将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包括原告在内的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之规定,园区收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原告同意;收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年卡系统强制收集原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郭兵博士于2019年10月28日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根据报道,这起案件或许是国内首次发生的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诉讼案件,目前法院已经决定正式受理此案。



有网友评议到,人脸识别常用在重要的场合进出口处,像这类用于商业消费识别,到底有没有法律规定?现在有些居民小区的楼道进出口也以将来破案需要为由,逐渐改成了人脸识别门禁,一旦这些被采集的信息被人商业他用,谁来负责?


不久前,法萌君就遇到了邻居来借电话用的情况,他家的人脸识别门锁无法识别她本人,不得不让上班的女儿回来送钥匙。曾有新闻报道,嘉兴一帮小朋友拿照片去拿父母快递,就是用照片去解锁。更早前有报道,一帮美国黑客特别喜欢去解锁市面流行的手机的面部识别,买了一堆手机去套膜解锁,最后发现苹果的Face ID破解不了,其他手机都能破解掉。两个问题,一是人脸识别的技术安全性问题;二是人脸被识别后信息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西方部分国家已有相关诉讼,并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美国伊利诺伊州《生物特征隐私法》规定,每一次过失侵犯生物特征隐私行为所应支付的赔偿金为1000美元,每一次故意侵犯生物特征隐私行为所应支付的赔偿金为5000美元。


2015年,伊利诺伊州的用户集体诉讼指控Facebook在收集生物特征数据时违反了该州的《生物特征信息隐私法》,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非法收集和存储了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即人脸识别信息),作为该项集体诉讼,Facebook面临的涉及原告人数可能高达700万人。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第九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宣布其于8月8日驳回了Facebook试图撤销这项集体诉讼的请求。


“这种生物特征数据非常敏感,如果它受到损害,根本就没有补救和追索的可能性,”集体诉讼原告的律师肖恩•威廉姆斯(Shawn Williams)在接受采访时说,“它不像社保卡或信用卡号码。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各种号码,但你不能改变你的脸。”


美国第九联邦巡回上诉法院3比0裁定,Facebook的面部识别技术可能给提起诉讼的伊利诺伊州用户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损失。 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桑德拉·伊库塔(Sandra Ikuta)在为上诉法院撰写的意见书中表示,伊利诺斯州的用户可以提起集体诉讼,驳回了Facebook关于用户们只能单独起诉的申辩。桑德拉·伊库塔法官还表示,伊利诺伊州的法律旨在保护个人“在隐私方面的具体利益”,而Facebook未经授权使用人脸模板的行为“侵犯了个人的隐私和具体利益”。

Facebook正因其隐私违法行为受到立法者和监管机构的广泛批评。今年7月24日,Facebook同意支付创纪录的50亿美元罚款,以了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其发起的一项数据隐私调查。


根据所有的传统的民商事合同原则,消费者与商家合意达成的消费服务、产品购买使用合同关系,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只需要支付报酬便可以一次性完成。大数据下,消费者不仅要支付报酬,还需要额外提供自己的某些唯一识别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指纹识别、人脸特征,是否是属于增加了合同服务内容,改变了合同的履行内容?商家储存嗣后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否履行了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


郭兵博士的诉讼,已经不仅仅具有个案的意义,更是具有历史性地触及人脸识别技术商业应用领域下,传统民商事合同服务内容变化和公民个人隐私法律保障的普遍性问题。该案已经进入了司法诉讼程序,尽管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商家对于消费者指纹、人脸识别信息的提供条件、使用范围,但社会生活不应存在法律适用的真空地带,既有的法律规范、法律精神也需要司法对这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现实风险的新事物作出法律评价。

该案会不会成为中国版Facebook案,是否能给大数据下民众个人隐私保护的标杆式裁决结果,用司法力量划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一边是公民的信息安全权利,另一边是正在汹涌而来的个人信息挖掘使用领域。这也是众多媒体和普通民众很是关注此案的进程的原因吧。

智能化、大数据时代,各种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传统的合同服务内容,商家甚至喊出了掌握了客户数据就掌握了未来的经营理念。打开手机、电脑,扑面而来的是,用户既往浏览网页相关的信息推送、产品推荐,背后都是商家对消费者以往消费记录的使用,这些“使用”是否经过了客户的同意?

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使用消费者以往消费记录个人信息这么简单了,消费时被要求提供个人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联系方式等等,各种巧立名目地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比比皆是,而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推广,已经涉及到深层次的个人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了。

我们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是否也应考虑,这种新技术能够也将我们置于了不确定的风险之中那?这起诉动物园要求提供人脸识别信息案,是否能够开启大数据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另一面那?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中院院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辞职问题;有法官“牛人”不断离职了

  往期文章:【以案查税】一份法院协查函,掀起了税务部门对全市16家律所的稽税风暴

  往期文章:惊现杨乃武与小白菜受刑照片,处理了100多名官员的冤案真相及成因

  往期文章‍:“硬核”法官当庭普法:即使签了拆迁协议,也不能强拆;即使公司强拆的,政府追究强拆责任了吗?



 本号原创文章,非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转载,如需转载后台联系授权,否则投诉侵权。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山东烟台人,从事法院工作十六年辞职,现山东智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好友。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